学院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校友风采 > 正文

学院概况

煤海逐梦人:从工人到排矸公司经理的奋斗之路——优秀校友段洲川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14 09:28:41 点击:

个人简介:

段洲川,男,中共党员,1998年毕业于山西省煤炭工业学校焦化941班,现任西山煤电集团杜儿坪矿排矸公司经理。

他扎根煤矿基层多年,历任多职,在多领域成绩突出。任经理期间,秉持“安全第一、环保先行”的管理理念,推行精益化走动式轨迹管理制度,获评山西焦煤“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践行环保理念,带领团队兼顾生产与环保工作,获评2022年西山煤电“最美环保人”。

作为党务工作者,他2022-2024年连续获评杜矿“优秀党务工作者”,创新“党建+安全环保”模式,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打造“我的公司我的家”党建品牌,推动公司获评西山煤电“先进党支部”等称号。他以“笃行实干”的信念推动公司转型,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助力煤矿行业高质量发展。。

校友事迹:

在山西省太原市杜儿坪矿的矸石山上,一位脸庞被炙热太阳晒得通红、眼神坚毅、腰杆挺直的中年人,正行走在作业的皮带廊道中。他时而弯腰检查皮带底托辊,时而紧盯运行的皮带,时而抬头望向远方——那里,是他扎根二十七年的矿山,也是他梦想启航的起点。他叫段洲川,是山西省煤炭工业学校1998届焦化941班毕业生,从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排矸公司经理,用汗水与智慧书写了煤海人的奋斗传奇。

一、校园启航:煤海种子的萌芽

段洲川出生于农村家庭,父母皆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自幼在田间地头劳作的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也磨砺出坚韧不拔、勤劳朴实的品质。中考填报志愿时,他选择了山西省煤炭工业学校,渴望通过专业学习,为家庭、为自己的未来寻找一条出路。在校期间,他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多次参与实训操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毕业后,他扎根煤矿一线,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排矸公司经理,始终以“煤海为纸、知识作笔”,书写奋斗篇章。

在母校的四年,是段洲川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课堂上,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思考;实训场上,他反复练习井下设备操作,即便双手磨出茧子也不肯停歇。凌晨五点的操场,总能看到他奔跑训练的身影;老师的教诲如明灯,照亮他前行的道路。班主任李老师曾对他说:“老实做人,踏实做事”,这句话成为他职业生涯的座右铭。他与同宿舍室友一起熬夜画图纸、一起参加技能大赛,这份情谊延续至今,室友们也成为他职场中的“智囊团”。凭借在校期间的优异表现,他荣获校“十佳优秀运动员”“十佳优秀毕业生”等称号。

毕业前夕,学校组织到工厂实习。当他第一次踏入工厂车间时,扑面而来的粉尘让他瞬间屏住了呼吸。空气中弥漫着煤灰与机油混合的刺鼻气味,机器的轰鸣声震得耳膜生疼,连交谈都要扯着嗓子喊。但当看到老师傅们熟练操作设备、井然有序处理故障时,他突然明白: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但工厂绝非“脏乱差”的代名词,而是需要智慧与勇气支撑的技术领域;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有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空间。从此,他萌生了用所学知识改善工作条件、让大家在更好环境中工作的想法,正是这个想法,支撑着他不断努力、始终坚守。

二、职场淬炼:煤海逐浪的二十年

1998年,段洲川从山西省煤炭工业学校焦化专业毕业,被分配至杜儿坪矿综采二队。面对“焦化专业与采煤技术差异显著”的专业不对口现实,他并未退缩,而是以“空杯心态”重新学习。在千米井下,他放下书本、扛起工具,从最基础的支架工做起,跟在老师傅身后边学边记设备操作要领,就连液压支架的每一根管路走向,都反复描摹、牢记于心。从支架工到检修班骨干,再到出煤班班长,他白天在煤尘中排查设备隐患,深夜对照图纸研究技术难题,笔记本上写满设备参数与改进思路。两年半后,他被调至运输区,从技术员逐步成长为队长、机电区长、生产区长、总支书记、生产科副科长、基建环保科科长,最终担任排矸公司经理。无论身处党务岗还是行政岗、技术岗还是管理岗,段洲川始终坚守初心,凭借知识与能力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赢得了大家的赞许与拥戴。

主持排矸公司工作后,面对长期积累的问题,他顶住各方压力,精简机构、完善制度、定岗定员,以文化建设提升公司整体素质,以身作则带领干部职工大力改造工作环境,严守安全与环保的底线红线,持续创新、推进绿色单位建设。

在安全生产方面,段洲川推行精益化走动式轨迹管理制度,要求各级干部深入生产现场,准确掌握设备运行状态,认真巡视管辖区域内的主要设备并填写管理记录本,切实将生产作业现场的巡检、巡查工作落到实处。他强调“三到”与“三多”原则,即“看到、走到、说到”以及“多发现问题、多解决问题、多预防问题”,确保安全生产无漏洞。同时,他注重现场安全管理细节,如要求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等,保障检修作业安全规范。

在环保方面,他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加大排矸区域的洒水降尘作业力度。杜矿购置并使用雾炮车,对所辖生产服务区的道路粉尘、空中扬尘进行360度无死角喷洒,有效改善了灰沙扬尘问题。在他的带领下,排矸公司针对矿山生态园、所辖生产服务区加大洒水降尘作业力度,及时清除排矸道等辖区内的积尘,尽最大努力做好降尘、抑尘和除尘工作;工作人员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对道路积尘严重路段采取“冲、洗结合”的作业模式,防止道路扬尘污染,助力打好蓝天保卫战。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有效提升了排矸公司的安全生产水平,还显著改善了矿区环境质量,赢得了广大职工及家属的赞誉。

他牵头设计安装排矸公司监控系统,实现各作业现场监控全覆盖,为“无监控不作业”奠定基础;推动技术改造,实现排矸公司道闸的手机远程控制、各处水泵的远程遥控,起到减员提效的作用。他组织对职工澡堂的供电及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安装温控开关,设计淋浴泵与加热泵的互锁功能,确保职工洗浴安全;深入生产现场解决隐患问题,维修皮带、处理绞车系统故障、解决皮带跑偏等,每项工作均按时按标准完成,保障排矸系统全年正常运行。

日常工作巡检中,他发现岗位人员在排矸皮带机头操作电葫芦起吊翻板时,频繁出现设备失灵现象,经排查确定是电葫芦的重锤限位装置所致。找到原因后,他将重锤限位装置更换为托板式防冲顶限位器,更换后未再发生操作失灵情况,成功解决安全隐患,保障排矸皮带安全运行。

井下队组过地质构造期间,排矸皮带走直流,设备运行时间长,且若与上部皮带配合不当,极易发生卸矸斗堵塞、皮带重载停机无法启动等问题。跟班、值班期间,段洲川始终与岗位职工坚守岗位,沟通协调上部皮带的运量情况,时刻关注皮带运行状态。有一次,他一直坚守到晚上11点,与职工们齐心协力、连续奋战,保障矸石正常运输卸载,确保煤矿生产顺利进行。

针对皮带机尾因皮带跑偏易出现撒矸、磨损挡煤皮,进而引发安全隐患且增加职工清理工作量的问题,他提出在机尾、配重间安装声光报警灯及防跑偏预警装置的方案。当皮带发生轻微跑偏时,报警灯闪烁报警,皮带机房、机头及公司调度室人员均可通过监控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有效避免停机、撒矸或皮带损伤事故,既减轻职工劳动强度,又保障安全生产。考虑到公司设备较多、人工加油润滑费时费力,他要求公司购置手提式锂电池电动黄油机,切实减轻职工劳动强度。

无论酷暑还是寒冬,每当公司面临困难时,段洲川总坚守在最关键的岗位上。即便脸上、胳膊等皮肤外露部位出现长斑、蜕皮、起红疹等情况,他仍未离开岗位。在旧排矸场治理过程中,他到现场督促大地民基施工方加强污染物控制、抑制扬尘、加大洒水灭尘力度,发现违规施工时多次要求停工整改,确保施工方严格按照环保要求作业。最终,矸石山实现从“黑”到“黄”、从“黄”到“绿”、从“绿”到“美”的转变。如今的矸石山已成为人们出行的“打卡地”,花木葱翠、绿草如茵,地面凉亭静立、坡面花草摇曳,矸石山上不见石;这里还建成了“红+绿”教育基地,中西区种植山楂、红枣等果树,东区建有游园,呈现出一派绿意盎然、令人心旷神怡的矿山新景观。

在他的带领下,公司获评“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他本人也荣获山西焦煤2022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称号。

、寄语后来人:煤海逐梦,青春无悔

第一句话:扎根一线,方知“大地”的厚度

同学们,我们所学的专业与煤矿相关,但绝不能只把煤矿当作“书本上的名词”。当年我从技术员做起,第一次下井时,巷道的潮湿、设备的轰鸣、老师傅们布满老茧的双手,都让我深受震撼。我逐渐明白:真正的“矿山大学”,不在实验室里,而在千米井下;真正的“论文课题”,不在图纸上,而在排矸场、在采煤机旁。

第二句话:安全是“红线”,责任是“脊梁”

学弟学妹们,煤矿人的肩上扛着两条生命:一条是自己的,一条是工友的。当年我亲眼见过因安全疏忽引发的险情,那一刻我发誓:“绝不让一个兄弟在我的岗位上出事!”

安全不是口号,而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从规范操作到隐患排查,从技术革新到应急预案,每一个环节都关乎生命安全。责任是煤矿人的脊梁,撑得起安全,才能撑得起未来。

第三句话:心怀“火种”,方能照亮煤海

同学们,煤矿行业或许艰苦,但这里更需要有理想、有情怀的年轻人。我们曾用矸石填平荒沟,建成职工休闲公园;煤海深处,从来不是冰冷的,而是充满希望的。

希望你们永远记得:选择煤矿,就是选择一份“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事业。无论未来成为技术员、工程师还是管理者,请始终保持对行业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对创新的渴望。

今天,你们是母校的学子;明天,你们将成为煤矿行业的脊梁。无论走多远,都别忘了——母校的“煤油灯”曾照亮你们的前路,而你们的汗水,终将点亮煤海的未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