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习强国平台山西学习平台以《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多元实践与创新传承——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以行动书写新时代“雷锋答卷”》为题,对我院“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建设成果进行报道。

原文如下:
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多元实践与创新传承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以行动书写新时代“雷锋答卷”
值此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之际,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以丰富实践和突出成效,交出了一份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的亮眼答卷。学院通过机制创新搭建制度保障体系,依托专业优势构建特色服务矩阵,深化校地融合培育文明实践生态,将雷锋精神融入基层治理和民生改善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重要力量,形成新时代雷锋精神传承的“山工样板”。
志愿服务体系优化 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青春之光”志愿服务中心通过构建专业化、常态化的志愿服务网络,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志愿服务队为目标,实现了从“零散活动”到“系统服务”的转变。“青春之光”志愿服务中心以学院两校区驻地的城乡社区为主要实践地,同桃园北路东社区、西贾社区等单位开展共建合作,以“结对共建—需求对接—精准服务—能力提升”为基本路径,带领学院各级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开展实践服务。“青春之光”志愿服务中心赴桃园北路东社区、三桥养老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范围涵盖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社区治理、金晖助老等方面,与旱西关东社区、龙潭公园等单位联合开展“靓丽星期五”创城创卫活动、海棠节演出、禁毒宣讲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居民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丰富居民的生活。据统计,“青春之光”志愿服务中心目前注册志愿者有16335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时数22160.2小时。这些实践表明,示范点通过细化服务场景,真正将雷锋精神转化为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暖心工程”。
数智赋能乡村振兴 需求导向与服务创新结合
在科技与服务的融合中,山西工程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电小美助农智囊团”示范点探索出“乡村振兴+数智服务”的新路径。团队5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立足电商专职教师岗位,充分发挥自身专业能力和奉献精神,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系统规划电商助农工作计划,不计成本、不计回报,坚持利用闲暇时间,为广大农民朋友和村干部们,开展电商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创业指导、农产品直播售卖等一系列义务助农活动,参与人数500人次以上。开展助农活动以来,团队成员先后多次下乡,住在村民家里,手把手地教村民们拍照、剪视频、建账号、发作品、开直播,为贾庄村村名提供常态化帮扶。以贾庄村特色农产品“甜糯一号”玉米为核心开展的农产品直播,累计场观4万余人次,曝光近24万次,最高在线人数4000余人,为村民拓宽了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示范点还通过搭建“晋享山工——助农展销平台”,展示多地农副产品,提供系列免费助农课程资源,内容涵盖农产品直播技巧、物流优化、市场营销策略、普惠金融知识等多个方面,帮助农民掌握新技能,带动农民收入增长,这正是雷锋精神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
品牌化建设与“螺丝钉精神”深度融合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通过发挥专业优势,组建多支特色服务队,打造了“锋行时政”“红色螺丝钉”“红马甲”“机械匠心志”等多个志愿服务品牌,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专业化、品牌化。学院思政部以“锋行时政”品牌为引领,构建了“理论宣讲—实践育人—社会服务—精神传承”的立体化育人生态,主动承担学院党团培训、校企合作党团共建、乡村振兴宣传工作,每年义务宣讲30余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馈。电气工程系依托“红色螺丝钉”志愿服务品牌,定期开展小家电义务维修、社区安全隐患排查、用电知识科普等工作。“红马甲”志愿服务品牌依托计算机工程系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电子产品义诊、设备维修、软件安装、视频剪辑、网络布线、IT知识科普宣讲等特色志愿服务活动,以“零距离”服务帮助广大师生和群众跨越“数字鸿沟”,用“面对面”交流促进科技惠民。机械工程系立足“机械匠心志”志愿服务品牌,构建“专业赋能+实践育人”双轮驱动模式,开展技能传承、职业启蒙、社会服务三大特色实践,服务师生群众1200余人次。学院通过打造特色品牌,形成示范效应,将雷锋精神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文明符号”。
“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的建设,不仅印证了雷锋精神历久弥新,更彰显着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智慧。随着学院各示范点创新实践向纵深推进,雷锋精神将持续赋能基层治理,通过社区服务精细化、乡村振兴特色化等路径,生动诠释新时代模范阵地的社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