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教育 > 正文
专家学者谈闻喜裴氏家风的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 2017-05-22 00:00:0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 专家学者谈闻喜裴氏家风的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05-22 08:52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 齐家治国 传承致远

    ——专家学者谈闻喜裴氏家风的当代价值

    闻喜裴氏家风座谈会现场

    闻喜裴柏村裴晋公祠

    闻喜裴氏家族何以人才辈出、在各领域中都涌现出佼佼者?这与其良好的家风家教有莫大的关系,闻喜裴氏家族在其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的家族文化,并创制了家训与家戒。《河东裴氏家训》共十二条,其纲目如下:敬奉祖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协和宗族,敦睦邻里,立身谨厚,居家勤俭,严教子孙,读书明德,淳厚戚朋,慎重言语,讲求公德。《河东裴氏家戒》共十条,其纲目如下:毋忤尊亲,毋辱祖先,毋重男轻女,毋事赌博,毋为盗窃,毋贪色淫,毋吸烟毒,毋酗酒好斗,毋忘本崇洋,毋入帮派。家训与家戒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近期,一场名为“齐家治国 传承致远——从裴氏家族看家风家训的当代社会价值”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对裴氏家风的价值及现代传承进行了热烈讨论,以下我们精选了一些学者的发言,以飨读者,以启思考。发祥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的裴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的名门大族,闻喜裴氏家族在历史上先后涌现了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共有六百多人载入正史,在这张长长的名单中,我们能看到一些熟悉的名字:魏晋时期的裴秀被李约瑟认为是“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他创制的“制图六体”对后世影响深远;南北朝时期为《三国志》做注的历史学家裴松之,如果没有裴松之的注,我们便无从了解三国时期许多事件与人物的细节,更使人不可思议的是,裴松之的儿子和曾孙都是历史学家,他们三人被称为“史学三裴”;唐代名相裴度对“元和中兴”的贡献甚大,他选贤与能,排斥奸邪,引荐韩愈等人,司马光称赞他“以身系国家轻重如郭子仪者,二十余年”,而裴度只是唐代裴氏家族所诞生的34位宰相中的一员而已,此外裴氏家族在唐代还涌现了31位大将军,难怪会有“无裴不成唐”的说法。

    万俊人(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在新的时代高度看裴氏文化

    我们应该在新的时代高度来看待裴氏文化。

    第一,由家而族。天下裴氏一家人,裴氏家族的人数并不是最多的,但家族一开始就有非常高远的立意,家庭文化和整个族群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由家而族长远考虑。一个家庭的兴衰很可能是偶然的,一个族群的兴衰却可以基于自觉控制,能够自己主观创造,能自己把握。

    第二,裴氏家族自我管理的方式,实际上是一个浓缩的国家的管理方式。裴氏家族有《家训》《家戒》,包含德智、精神、心灵、意志、信念。如果《家训》是文教德育,为家族树立道德的高线,《家戒》就是家法、家规、族治,为整个家族的成员设立共同的行为底线。所以它是内外兼修,显性和隐性的自我管理相结合。

    第三,裴氏家族提供的家国文化对现代社会建设有重要意义,为现代社会的实体健康提供了有利的经验。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要使自上而下的社会治理和自下而上的社会响应相结合,在德治和法治之间找到契合点,需要找到桥梁和中介,家族、家庭、学校、社区就是这样的中介。裴氏家族对于今天重新认识我们自身的公民身份和人格两者之间的关系,有着重大的启迪意义。

    葛晨虹(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裴氏家风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经典样本

    我想从两个维度谈一些看法:

    第一,裴氏家族家风家训传统资源,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个经典样本。裴氏家族家风家训虽然是裴氏家族的,但实际上折射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家文化,所以是一个经典样本。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研究、理解、弘扬裴氏家族家风家训这样一些资源的时候,要和中国的家文化联系起来,要和中国的血缘家族的社会土壤联系起来,不然就会理解成一个家族个体的家风问题。

    第二,和中国传统社会土壤联系起来看的话,我们要抓一个什么点呢?大家都了解,中国是一个以血缘家族为基点的社会,“家”差不多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结构或者历史逻辑中的一个基点,任何时候不要忘记,家、家文化是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一把钥匙。如果我们看不到家文化,以及家风家训传统在中国社会建设、社会发展、社会治理中的基点作用,我们对很多事情的认知就不可能到位。

    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幸福的家庭一定有共性,即具有良好家风家训。习近平总书记也说,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积善之德和余庆之幸的问题,在伦理学上可归纳为德福关系问题。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行善积德,子女后代福报从哪里来?就是家风家训传承的结果。裴氏家族有这样的家风家训,一定会出现这样人才辈出的现象,成为这样一个望族。

    正因为裴氏家族家风家训是折射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样本,我们积极地总结、挖掘、创新、弘扬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自信,对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才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深远的意义。

    戴木才(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用创新精神推动新时代家风建设

    大家知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他用了三个“不可替代”来说明家庭的重要作用: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不可替代。那么我们今天的讨论,要从充分发挥家庭文明建设对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出发,很重要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一定要用创新精神来推动新时代的家风建设。我想讲几个观点:

    第一,研究新时代的家风建设,要注意名门望族与普通家族的区别与联系。家训家规某种程度上是一些名门望族、书香门第用文字留存下来的家庭生活规训或生活作风,普通老百姓做不到。但是在社会上的作用,我们一定要看到,名门望族跟普通家族都是不可或缺的。名门望族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数,更多的是普通家庭,他们也许没有文化,但是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父母长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着整个社会,在今天的研究中,不能忽视这样一个大的群体,这也是我们马克思主义坚持的唯物史观和人民史观的要求。

    第二,重视古代大家庭和现代小家庭的关系。古代家庭为什么那么重要,因为它集生产、生育、教育、生活于一体,构成了社会最重要的细胞,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礼德、个人品德都可以在家庭中得到体现。从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以前还讲五世同堂,现在谁还五世同堂?小家都过得不舒服,有的人还丁克、单身,所以现代家庭的职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不注意到古代家庭与现代家庭的区别,家庭教育要有成效是很难的。

    第三,把现代家庭教育跟现代社会对接起来,才能够找到现代家庭家风家训作用的支点。在现代社会,可以说家庭仅仅是情感交流的场所,它的生产功能被分解到企业,教育功能被分解到学校。现在社会组织、企业、学校、社区等,已经与家庭一道共同成为社会的细胞,所以我们现在的家风建设,只有与社会组织、企业、学校、社区对接起来,相辅相成、相互协调,才能够起到作用。

    第四,现在许多家庭各奔东西,在一块的时间少,不在一块的时间多,家风作用场域跟古代已经完全不同,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进行教育、情感交流、人生价值讨论的重要渠道,家庭的社会职能不仅被分解到社会组织、企业、学校、社区中,也分解到互联网和新媒体中。因此,我们现在的家庭家教如何通过互联网来强化家庭的亲情纽带作用、家风的教育熏陶作用,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

    裴氏家训规定不要忘本忘国

    为什么一些华人生活在异国他乡还能够延续中华文明、中华道德、中华的风俗习惯?裴氏家族家训中有一条让人非常吃惊,过去看了很多家族的家训都没有这一条。这一条就是讲不要忘本,不要崇洋媚外,“须知身家国民族为其一体,而不可或分者,亦即人之大本”,而且同时规定即使你出国了,也要保持中国优良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家风家训建构了敬天祭祖、认祖归宗、认宗追源的一种终极信仰,从这一点可以看到,中国并不是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而是敬天祭祖、落叶归根,这个非常重要,不像有的人说我们没有宗教信仰,所以可以肆无忌惮地乱来,其实我们的行为是受到非常强大的约束的。为什么海外华人能够认同中国,去找他的出生地,因为落叶要归根。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的信仰的力量。

    孙云晓(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重视家风传承可以提高文化自信

    在今天,家庭教育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家校合作也成为潮流。但是我认为有一个问题,或者说有一个现象非常值得反思,现在是让家庭围着学校转,把家庭变为第二课堂,把家长变成老师的助教。我认为这是巨大的误区,家校合作的方向,绝对不是把家庭变成学校,只有当家庭像家庭,父母像父母,孩子才可能像孩子。

    习近平总书记说:“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的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家庭建设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今天讨论的主题是裴氏家风家训,家风家训建设是家庭建设非常重要的方面。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都需要积极健康的家庭建设。裴氏家训,还有裴氏家戒,我认为内容是很好的。你按它的要求去做,社会一定是风清气正的,各种不良行为都可以禁止。

    我们重视家风家训的研究和传承,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巨大优势,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这些年我们一直看西方,觉得西方什么都好,其实中国有很多优良传统文化,特别是家文化,在全世界都有独特的巨大的优势。(易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