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教育 > 正文
评论:反腐败 不是抓典型而是零容忍
发布时间: 2014-10-17 00:00:0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评论:反腐败 不是"抓典型"而是"零容忍"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4-10-17 05:56

  10月15日,山西省纪委发布消息:大同市委书记丰立祥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

  就在同一天,《山西日报》刊发社论《让我们由此再出发——坚决打赢山西作风建设的攻坚战持久战》,再度回应“山西高压反腐”是否将告一段落的问题。文章指出,当前,山西政治生态存在不少问题,但仍有一些干部群众对山西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复杂形势认识不足,存在不少错误认识。比如,“山西不幸被抓了典型”……

  由此想到,不只是山西,在官员频频“落马”的其他地区和部门,“不幸被抓了典型”等论调并不少。这,不能不引起警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对反腐败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片面、偏颇、不正确,就会成为思想问题。思想有问题,行动就要出偏差——第一反应不是审视、剖析“缘何成为腐败重灾区”,而是归咎“不幸被抓了典型”,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问题,反腐败这场艰巨的战役将很难打赢。

  可以说,党员干部产生“抓典型”想法的原因有很多,但“一叶障目”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这些人的共同点。所以,厘清十八大以来声势浩大的反腐败行动,到底是“抓典型”还是“零容忍”,十分有必要。

  有媒体分析指出,山西腐败案频发,是政商朋友圈和政治同盟圈让山西的权力监督机制和权力运行规则畸变,致使这个煤炭资源大省的一些官员深陷“黑金泥潭”。所谓“晋官难当”的山西魔咒,实质上是很多官员在扭曲的政治生态中要么迷失自我,要么有心无力。对此,中央采取坚决措施整治政治生态问题——一个个“老虎”打下来,在山西盘踞多年的所谓隐秘政商圈,还有一系列盘根错节的利益团体被连根拔出。

  跳出山西官场,放眼整个中国政坛,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既遏制增量腐败,又清理存量腐败,击碎贪官“退休等于平安着陆”的美梦;既大力惩治居住在国内的腐败分子,又加大国际追逃追赃力度,决不让外逃腐败分子逍遥法外……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新形势下的反腐败,不是“抓典型”,而是“零容忍”!不是“做选择”,而是“全覆盖”!没有例外,决不姑息!没有盲区,不留死角!

  这一切,就是要直捅腐败的窝子,深挖腐败的根子,不会考虑以前的某种不成文的惯例,更不会在意一时一地的某种“震动”。惩治腐败“零容忍”,亦是用行动向全党全社会宣示:中国共产党有信心、有能力解决腐败问题,即使是群体性腐败,或是政治生态被严重破坏。同时,彰显了中央反腐败的目标取向,即“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

  “零容忍”催生“新常态”,官场文化和官员心态正在经历一场转型。告别公款吃喝和旅游,告别“红包攻势”和“人情腐败”……总体上看,我们的社会迎来了正气上扬、浊气下降的转机,那些被腐败现象、不良风气颠倒的是非观、价值观,开始得到纠正。这是令人振奋的节点,也必然经历艰难的过程。

  “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我们就纯净得不能再纯净了”,托尔斯泰曾这样形容人的思想改造的历程。戒除“抓典型”执念,既需要反反复复地洗刷和敲打“三观”,更需要与思想改造互为表里的正风反腐再加力——铸造更加锋利的反腐之剑,正风肃纪的铁扫帚决不能停,关住权力的铁笼子要时时加固,制度建设和重塑价值观必须继续协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