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讲话摘要
发布时间: 2014-06-30 11:03:2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讲话摘要

信息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发布时间:2014-6-26

刘延东全面总结了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进一步明确和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经过36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多数还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要实现制造业强国的目标,增强忧患意识。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我国的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符合要求,特别存在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不足,体制机制不畅。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基本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可以说,没有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距离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只有6年的时间。任务紧迫,时不我待。必须以只争朝夕、攻坚克难的精神,把这样一件强国、强教、利国、利民的大事,抓紧抓好。要为我们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准确把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涉及理念转变、制度创新、体系的构建和政策配套等方方面面。总书记和总理提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和过去的教育有什么不同?我们所说的现代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教育,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教育,也是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就业需求的教育,可以用四句话-----

适应需求、面向人人、有机衔接、多元立交这十六个字来概括。  

 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准确把握现代职业教育内涵,进一步明确改革思路、目标和任务。重点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一、 明确发展地位,更加突出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也就是说,要把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要着力实现3个目标:经济目标、民生目标和社会目标。

1. 经济目标是以服务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提质增效为宗旨,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纳入现代化建设的总体部署。要促进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层次、布局。

2. 民生目标是以实现高质量就业为导向,(产业升级--经济目标)发挥就业这样一个指挥棒的作用,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位置。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出彩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3. 社会目标要以促进公平、公正为要求,发挥政府保基本、促公平的重要作用,加强城乡和区域之间的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的职业教育,要建立东中西部对口支援的机制,确促零就业家庭中至少有一个人就业。做到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二、 改革办学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支持社会力量来兴办职业教育,行业企业是职业教育最大的受益者,也应该是办学主体之一。所以要落实政策支持,进一步健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要落实好教育、财税、土地、金融等等方面的政策,引导各类的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来举办职业教育。同时要真正落实民办与公办职业院校的同等法律地位。推动公办和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此外要创新发展模式,也就是要探索通过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来推进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来开展集团化办学。要支持企业来履行培养、培训员工的职责,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来扶持非营利性的民办职业院校的发展。

还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优质资源,借鉴学习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这样一些国外的先进经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配套的职业教育,(现在我们的国际合作越来越多)为走出去的企业培养本土化人才。

三、 聚焦主攻方向,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要适应发展的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另一方面,我们要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为有志于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的人,提供人生中的多次的选择,多条路径发展。做到一方面统筹办好各层次各类型的职业教育,大力培养适应生产服务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劳动者,夯实职业教育基础,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打通断头路,架起立交桥。为广大青年实现人生梦想提供更加公平的多次选择的发展机会。来促进社会的纵向流动,通过建立学习成果的积累和转换来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选择。通过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打通从中等职业教育到专科到本科到研究生这样一个上升的通道。还要引导一批普通的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的高校转型。要在国家规划和地方的区域规划的基础上,有序地推动这项工作。加快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市场的开放衔接,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为受教育者在职场与校园的流动转换提供便利。

四、 抓住核心任务,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在职业教育中要始终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这是职业院校的立校之本。要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贯穿于职业教育办学的全过程。成为办学的主线。坚持立德树人,增强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好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的各个环节。重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培养既善于动脑又善于动手的职业人才。

创新培养模式,深化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加大实习实训的比重,强化实习实训环节的评价和制度建设。培养职业的适应能力,综合的职业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同时在人才培养中还要注意改进评价制度,要把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劳动价值创造能力作为评价培养质量的一个核心指标。要建立起以为培养质量和服务贡献为主的绩效考核的体系,注重发挥行业、用人单位的作用。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人才好不好,关键要看用人单位、行业等评价,加大这方面的权重。

五、完善办学模式,大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关键要推动五个对接,也就是推动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要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来推动行业组织在发布需求、规模预测、专业设置、教学指导、质量评价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围绕职业标准,科学地编制课程内容、教学标准,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课程体系。 推动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对接,使得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的平台,技能大师的工作室这样一些形式的载体。来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试点。支持职业院校面向企业聘请专兼职教师,建好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长效机制。 第四个对接是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要本着简化程序、减轻负担的原则,完善相关办法,支持在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中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方便合格的毕业生及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第五个对接是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当今社会支持更新和职业发展,都要求每个人要加强终身的学习。发达国家的求知者经常到社区大学、职业院校学习,通过学习掌握新的技能,考取证书的现象相当普遍。我们这方面也要为大家提供这样的机会。创造条件,面向人人,开展订单式培养、工学交賛的培养。创新农学结合的模式,拓宽终身学习的通道,为不同人群提供适合的学习方式。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   

六、创新管理体制,进一步减政放权,增强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把更多精力放在规划、统筹、服务和基本保障上,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事务干预。能放给行业的要放给行业,能放给学校的放给学校。要扩大学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的评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另一方面要推动职业院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学校的法人制度结构,健全学校内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依法制定体现学校特色的章程、制度,要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社区共同参与的理事会和董事会。推动职业院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   

狠抓落实,共同开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四点要求如下:

1 加强组织领导,把职业教育放在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业绩考核指标,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统筹职业v教育能力,减少职责的交叉和分散。完善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好区域内职业教育的部局和规模。和产业发展、社会需求做到有效对接,促进职教园区和工业园区高新区能够融合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同频共振。

2 加大投入保障,合理使用职业教育经费。

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积极稳妥地解决好职业院校的教师编制。使师生比、生师比保持在合理的水平。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的政策通道。

3. 完善政策。在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推进社会力量的办学,完善双证书制度这些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抓紧制定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法的修订,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完善职业教育的督导,健全督导机制,确保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4. 强化监督检查,完善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定期开展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专业教学情况评估。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要公开信息,把任务内容、责任主体、监督方式这些信息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5. 营造良好氛围,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消除对职业教育的误解和偏见。创造公平就业环境。注重人文关怀,营造一个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行行出状元的浓厚的氛围,加大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表彰力度。倡导尊重职业人才的价值观,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