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研室在图书馆203教室,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特色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同课异构”,聚焦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特别邀请了两位优秀的教师——杨若嫄老师与王丽繁老师,她们分别以各自独特的教学方法和视角,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中国古代文学诗歌教学展示。
活动中,杨若嫄首先登场。她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入手,以诗歌中常见的家国情怀、爱情友情、咏怀送别等主题为例,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和富有感染力的朗诵,将学生带入了诗歌的世界世界。杨老师还从诗歌的形成、诗歌的基本写作方法、诗歌的体式三个方面,宏观性、全方位对诗歌进行了概述性介绍,强调了对诗歌意象的把握和对诗人情感的体会,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诗歌的韵味和意境。她的课堂充满活力,展现了一种充满活力与创新的诗歌教学方式。
随后,王老师接棒上台。她选择了另一种讲述诗歌的方法,重点为大家介绍了《春江花月夜》、《满江红·写怀》、《采桑子·恨君不思江楼月》三首诗歌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图片展示,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获得了全方位的感官体验。王老师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场景和情感。她的课堂注重互动,学生们积极参与,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呈现出一种开放而富有深度的诗歌学习氛围。
两位老师的精彩展示引发了其他老师的热烈讨论和高度评价。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不仅可以看到不同教学方法的碰撞和融合,更能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深度。这种教研活动对于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展示了两位老师的教学风采和教学创新,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视角,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