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孕育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大力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非遗展示传习场所体验学习等实践活动。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也提出“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基于这一政策背景,我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启了非遗进校园的活动。各系都成立了具有代表性的非遗团队,信息工程系成立了“晨光”百人秧歌队,将秧歌队作为我系的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在本次“职业教育铸魂育人计划”中,信息工程系积极准备材料,参与申报工作,努力打造“非遗+”的文化育人新模式,在经过激烈的选拔和评比后,我系“晨光秧歌队”特色文化育人品牌项目成功获得院级立项。
“晨光”秧歌队由100名学生组成,通过专业教师的理论讲授,学习秧歌舞的发展历史,掌握相关知识概念、不同派系秧歌舞之间的差别等,使同学们掌握基本的艺术知识。同时,在学院的重大场合,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学典礼、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中进行表演,彰显系部风采,弘扬大学生积极向上的风貌,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响应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号召。
本项目的意义在于探索非遗课程与美育、思政教育“三结合”模式:秧歌队不仅只用于校园活动演出,还是美育课程的实践,同时为高校思政教育开启新模式,研究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非遗人才培养与非遗保护新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区域性非遗传承开发工作融入大学生艺术实践教育体系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山西省的非遗资源十分丰富,类型多样,美育功能突出,是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的精神食粮。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高校育人工作是推进“五育并举”的重要切入点。非遗文化融入高校育人体系,不仅会实现非遗保护与学生“五育”的衔接,更能实现非遗在青年一代身上的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