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冶金原料行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冶金矿山:市场供大于求 企业成本压力加大
2012年,在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钢铁工业处于“寒冬”的严峻形势下,冶金矿山行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运行的态势,主要指标高于2011年同期水平。但是,受宏观经济形势和钢铁行业处于困境等因素的影响,从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国内外矿石价格总体上持续下滑,国内铁矿企业生产经营的压力增大。
近年来,受原燃料价格上涨、矿山安全标准提高、职工收入增加、环境治理投入加大、矿山采选条件变化以及相关税费调高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刚性推动,矿山生产成本上升幅度较大。2011年大中型矿山铁精矿完全成本平均620.16元/吨。其中成本高于110美元/吨的铁精矿产能有1.5亿吨左右,接近铁精矿总产能的1/3。国外铁矿石价格一度接近我国国内铁精粉平均生产边际成本,与2009年上半年相似,冶金矿山企业将在2013年面临着新一轮严峻考验和挑战。
铁矿石市场
总体供给略大于需求
受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和国内一些刺激措施出台等因素影响,10月份以后国内外的铁矿石价格有所回升,矿山企业面临的困难有所缓解。目前,业内更加关注的是今后行业的发展趋势。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一是铁矿石供求关系变化,二是铁矿石价格的走势。2012年以来总体上供给略大于需求。1月~9月份我国共进口铁矿石55105.36万吨;国内铁矿石原矿产量96810.2 万吨,选比按3∶1折算成品矿32270万吨。估算今年1月~9月份我国铁矿石成品矿的累计新增资源量为87375.43万吨,铁矿石成品矿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6900万吨(未考虑进口矿与国产矿品位差异、库存变化等因素)。
预计今年铁矿石供求将基本保持平衡,供应略大于需求。对于中长期的供求关系,业内人士的看法略有不同,有的认为: 铁矿石供大于求已经成为定局。有的认为:铁矿石市场总体开始趋向供需平衡,局部地区仍存在供求紧张的局面。但由于国外矿石生产商产能的扩大和国内铁矿石产量的逐年增加,供大于求的机率将更大一些。预计2015年,全球钢产量将达到18亿吨左右,生铁(包括直接还原铁)产量将达到13.7亿吨,铁矿石需求量将达到21.8亿吨;预计2015年世界铁矿石产量为22亿吨~24亿吨。尽管影响铁矿石价格的因素很多,但起主导作用的仍是基本的供求关系。由此导致的铁矿石价格下行也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推进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受各种因素影响,国产矿生产成本增加是必然趋势。首先是建设成本增加。目前,我国铁矿建设形成吨矿能力的投资大幅上升,在建矿山采选综合投资平均达到了500元/吨左右,比10年前提高近一倍。而且新建项目一般要经过储量评审备案、矿区范围划定、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预评、专篇评价、安全验收、土地复垦方案、水保方案、地灾治理方案、开发利用方案等的评审及土地预审、项目核准等程序,办完审批程序和流程手续大约需要至少两年时间,既影响效率,也增加了机会成本。其次是国内冶金矿山企业税费负担较重。目前矿山企业要缴纳的各项税费共计25项,销售税费负担率达20.88%,这还不包括矿权价款、环境保证金等费用。
因此,2013年企业还是要眼睛向内,加大管理和科技进步的工作力度,向管理和科技要效益。管理与技术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有关方面发布的2012年1月~8月份累计重点大中型矿山(33个)主要财务指标为:露天矿石制造成本67.03元/吨;井下矿石制造成本142.69元/吨;铁精矿制造成本464.26元/吨;铁精矿完全成本627.52元/吨。另据统计,2012年1月~6月份部分井下矿山企业的原矿石制造成本的平均值是141.51元/吨。因此,2013年企业一方面要积极争取相关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内,更新观念、开阔思路,研究推广新技术,推进管理创新,向技术创新要效益,向管理创新要竞争力。
焦化:市场压力与机遇并存 企业急须转型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
2013年,我国经济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增长趋稳,焦化产品市场需求仍会有所增长。供给大于需求的平衡消化,生产要素环境成本的高企,焦化行业亟待创新转型。焦化企业必须抓住战略机遇,努力实践创新驱动战略,把技术创新作为焦化行业的必然选择;认真总结学习创新型先进焦化企业和优秀技术成果创新经验,大力推广采用成功的先进实用技术;以落实《焦化行业准入条件》为抓手,突出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的创新;重视和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和企业的科技投入;充分发挥专业设计研究和装备研发制造单位作用;坚持鼓励自主创新和引进先进技术相结合,加快实现焦化行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焦化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需求增长和增幅放缓
焦炭市场机遇和挑战并存
2013年,全球经济复苏和我国经济企稳回升期待强烈,我国焦炭市场需求仍将会实现有所增长。但欧债危机和美国财政悬崖等不确定性影响,我国经济趋稳的基础也还不牢固,焦市进入消化平衡产能过剩的“阵痛期”。2012年钢铁冶炼及加工行业利润下降明显,这将在2013年进一步挤压焦化行业盈利空间。2012年12月初,钢厂采购焦炭的高端价格出现局部下行,主流焦炭区域市场以稳为主。随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和创新,焦炭消费强度将进一步减弱,其表观消费总量将难有大的增长,或将进入焦市峰值的波动调整时期。近年来,国际焦炭供求基本平衡,以及钢铁生产增长的减缓,尽管焦炭出口政策调整,但预期2013年焦炭出口仍难有起色。多元渠道和调剂补充的进口掌控,国内煤炭生产的增长,以及焦炭生产的减产限产,炼焦煤资源将渐显宽松,进口量将随着国内外焦煤价格差的变化而增减。
数据显示,2012年焦化行业7月~9月由盈变亏,经多方努力,10月份以来行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2013年,随着落后钢铁产能的淘汰和行业结构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的进步和创新,钢铁等行业的减产限产,焦炭消费强度将进一步下降,且焦化行业大量过剩闲置产能的消化仍将有一个较长过程,必将降低焦化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使焦化行业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微利时期,相当多的焦化企业仍将处于亏损边缘艰难经营。我国焦炭市场已面临严峻的消化平衡过剩产能、企业微利或亏损边缘挣扎的“阵痛”期,我们的焦化企业必须攻坚克难,积极应对当前的严峻挑战,充分把握创新驱动转方式的战略机遇,努力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
需求收紧和过剩产能消化平衡
焦化行业转型进入关键之年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预期放缓,意味着整个经济增长动力和增长方式的转换。对焦化行业来说,仅靠焦炭生产难以实现盈利,最重要是经济增长要实现由粗放的规模扩张、低成本要素的驱动向技术和管理创新、行业发展质量效益提高的转换。我国焦化行业已进入微利时期,长期以来,依赖要素和环境低成本求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高要素高环境成本时期已经到来,必须依靠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及科技进步和创新。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倒逼机制作用均将推进焦化行业的创新转型。
近年来,我国焦化行业焦炉大型化技术加快推进,以及炼焦生产粉尘烟尘等环境治理,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已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焦化业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提升和环保治理的改善;干熄焦技术的快速推广采用,加快推进了行业的节能减排;捣固炼焦生产,自动化优化配煤技术的结合,拓宽了节约优质炼焦煤和降低焦炭生产成本的途径;煤调湿技术研发与建设并进,充分利用了焦炉烟道废气、低压余热蒸汽,调整焦煤水份;HPF脱硫工艺的完善和真空碳酸钾法国产化,推进了煤气净化工艺发展;开发创新了煤焦油深加工工艺技术,推进了焦油深加工集中化和大型多元化;淘汰酸洗法粗苯精制工艺,实现了粗苯加氢精制技术的国产化;焦炉煤气高效优化升值利用技术的起步和发展,极大地提升了焦炉煤气利用价值的提升和产品的多元化,以及钢铁联合企业焦炉煤气与高(转)炉煤气综合优化价值升值利用,企业能源结构的优化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等。这些技术的集成和创新、高效益的实用推广,以及先进经验的总结,均为我国焦化行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开拓了新的视野和思路,深信各焦化企业能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方法,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新的观念和思路,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企业转型发展步伐,努力为焦化行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废钢:价格竞争力问题凸显 产业体系建设加速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
2013年废钢铁市场变化总趋势
从“六五”到“十一五”时期的经验看,五年规划中各年平均投资增速分别为17.3%、24.1%、28.5%、18.8%、19.8%。受投资建设周期影响,五年规划中第3年往往是投资加速年份。由此来看,2013年是“十二五”的第3年,也是5年之中的评估之年和投资加速年,更是推进废钢铁产业工业体系化建设、把废钢产业做强做大的重要之年。从国际经济环境总体上看,2013年全球经济仍将处于深度结构调整之中,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但有利因素预计比2012年逐渐增多。从国内经济环境总体上看,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和2013年两会换届将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添很多亮点,稳定经济、拉动内需、开发资源、增加收入、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政策措施将陆续出台,2013年国家将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进程。
从2013年废钢铁市场变化总趋势分析来看,全国粗钢产量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废钢资源总体紧张的状况在2012年及“十二五”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得到根本缓解,全国各地废钢市场都在以观望为主。废钢企业都在期待国家优惠税收政策的出台和废钢市场价格经历一年的震荡下滑后出现新的上扬。
废钢铁资源平衡在2013年不是主要矛盾,价格和税收政策才是主要问题。钢企自产废钢每年同比都有一定的增加,预计2013年将达到3500万吨~3800万吨,略高于2012年全年预计水平。社会废钢预计达到2011年水平(5300万吨~5500万吨),会高于2012年的社会采购量。如果钢材市场价格有所攀升,随着工信部《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等有关文件的公布实施,社会废钢采购量将会有一个新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全国社会钢铁积蓄量的不断增加,社会废钢采购量在“十二五”末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将出现新的变化。
废钢资源短缺和废钢产业向前发展这一总趋势不会改变。目前各大钢铁企业废钢库存很低,废钢市场的价格受钢材市场价格低迷的影响,不会出现2011年1月~8月份返税政策取消之后带来的一路上涨的行情,但价格也不会再低于今年7月和8月份的谷底水平。
废钢铁加工配送体系全面推进
2013年,废钢企业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落实好废钢铁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把多吃废钢,精料入炉作为全行业共同追求的目标。《废钢铁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提高废钢加工配送应用能力,到2015年末,废钢资源量要达到1.5亿吨,废钢综合平均单耗达到200千克/吨,但目前只有117千克/吨。据中国金属学会有关统计,多用废钢铁炼1吨钢,比用铁矿石和生铁炼1吨钢可减少近1.6吨碳排放,其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十分可观。
第二,加快废钢铁加工、配送体系的建设,促进我国废钢铁产业化、产品化、区域化、规模化的发展进程。随着《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等有关文件公布实施。在今后的两年甚至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全国范围的年加工配送能力15万吨以上的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应达到100家以上,其中,30万吨~50万吨的“废钢铁加工配送中心”30家,50万吨~100万吨的“废钢铁加工配送中心示范基地”20家,而且布局合理、供应渠道稳定。年加工配送废钢铁总量可由目前的2000多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占全国废钢消耗总量的一半。
第三,按照产业化、产品化、区域化和规模化的原则,全力打造废钢铁回收、加工、配送这一新兴产业。在回收、加工、配送和应用几个环节形成一个规范的产业链。由地方数十万户的回收网点把社会上的零散废钢铁收集起来,销售给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配送企业,加工配送企业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社会废钢进行筛选,加工成合格产品后,配送到符合国家钢铁产业政策的钢铁企业投入炼钢生产,并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市场运作,体现双赢的长期稳定供货渠道,既保质量又降成本。这样,就使有限的废钢铁资源进入一个良好的循环应用之中,不仅实现精料入炉,而且能够有效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铁合金:市场低位波动 行业转方式要求迫切
中国铁合金工业协会
铁合金市场继续低位徘徊
201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调是稳中求进,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已经作了多次微调。这些措施的效果目前开始显现。据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初步统计,2012年上半年不锈钢粗钢产量847万吨,同比增长12.5%。但是,第三季度不锈钢粗钢产量环比下降0.8%,预计2012年不锈钢粗钢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快报,2012年1月~9月份金属镁产量49.86万吨,同比减少5.94%,预计第四季度金属镁产量将继续减缓。受粗钢、金属镁等增幅减缓对铁合金需求的影响,预计铁合金国内市场将继续低位波动徘徊,2012年全年铁合金产量在300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7.14%。
2013年,国家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较快发展,从而对铁合金行业运行产生较大影响。但是,目前世界经济低迷,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经济体正陷入高赤字、高债务、高失业困境,新兴经济体也因此受到影响。因此,有专家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复苏仍然缓慢,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2013年国内外市场对铁合金的需求将继续减缓,预计全年铁合金行业生产量仍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会进一步减缓至5%左右。
同时,国家限制铁合金出口政策很难改变,铁合金出口将继续执行20%~25%的较高关税。因此,预计2013年铁合金出口量不会大幅回升,而铁合金净进口量将继续小幅增长。
随着铁合金产量增速减缓,预计2013年进口锰矿、进口铬矿、进口镍矿将继续减缓,进口平均单价和港口现货价格可能出现震荡,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较大。再加上国内电价及其他原材料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预计2013年铁合金国内市场价格难以大幅回升,将继续阶段性低位波动。
铁合金行业应转变方式渡过难关
2013年,铁合金企业和行业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通过减量自律、沟通协调、合作共赢、科技进步、节能减排、品种开发等多项措施,增强信心,抱团渡过难关。
一是要抓住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机遇,围绕“十二五”期间铁合金行业结构调整目标,加强行业准入管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加强新建、改扩建铁合金项目管理,严格控制铁合金产能过快增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是要发挥行业协会协调功能,进一步加强行业产销自律协调,及时召开协会专业组协调会或G峰会,发挥规模企业的主导作用,规范经营秩序,避免恶性竞争,以销定产,主动控制产量增长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促使供求基本平衡,市场企稳回升。
三是要加强与上下游产业的沟通与协调,确保进口锰矿、进口铬矿、进口镍矿等原燃料的供应稳定,争取国际市场主动权、话语权;密切关注、研究国际矿产品和合金市场以及海运行情的变化,选择原料最佳进口时机,千方百计降低采购成本。
四是要开发和推广先进工艺技术,加快技术改造,推进铁合金电炉大型化、密闭化、自动化,促进工艺装备升级;推广应用精料入炉技术、炉外精炼技术、低压补偿技术、烟尘净化处理技术、煤气和余热回收发电技术、科学合理利用我国贫杂锰矿技术、硅微粉、锰铬粉尘、冶炼炉渣及湿法冶炼废渣综合利用技术等,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加强企业管理,严格内部经济责任制,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
五是要调整扩大产品规格,严格控制产品主元素和碳含量波动范围,降低硫、磷杂质含量,积极配合钢厂用户对铁合金产品的不同层次要求,促进使用优质经济产品;发展高纯精制产品、铬系和锰系中的低碳、低磷、低硫等精炼产品;加大开发我国富有元素资源的高附加值新产品,不断拓展企业的效益增长点。
炭素:加速技术创新 调整产业结构
中国炭素行业协会
2013年炭素行业经营形势
2013年,我国炭素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炭素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顺应高端制造业和新能源技术等新兴产业对炭素新材料日益旺盛的发展需要,研制开发新产品,延伸炭素产业链,为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尽管炭素材料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炭素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领域更为广阔。但是,长期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高度同构化必将导致产能过剩。在竞争残酷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强者生存,弱者被淘汰,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
随着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预计2013年炭素行业会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健提升而略有好转,但这种好转不会太明显,经济提升的幅度也不会太大。
2013年炭素行业发展对策 第一,加速技术创新,做强中国炭素。未来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产品质量的竞争,是现代化管理水平的竞争。因此,炭素企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握新时期经济发展规律,把发展的着眼点放在“技术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轨道上来,全行业的产品要从量的增加转为质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第二,制定并实施《行业准入条件》,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资金、浪费资源、浪费能源,是当前我国炭素工业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顽疾,是做强我国炭素工业的病源,必须加以遏制,而且要从源头上治理。此外,还要制定炭素行业准入条件,并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审批并颁布实施。
第三,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炭素新材料。我国炭素工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做精做强传统炭素产品,大力研发生产炭素新材料,赶超发达国家,尽快使我国成为炭素强国。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大科技投入,重点研制开发生产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高纯石墨、高强高密石墨、各向同性石墨、热解石墨、再结晶石墨、石墨层间化合物、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富勒炭、纳米炭、石墨烯等炭素新材料。
第四,加快优质原料研发生产。优质原料的研发生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高档石墨电极的原料针状焦,要尽快实现全部国产化。二是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原料高档纤维原丝和各向同性石墨的原料同性沥青焦的研制开发与国产化。三是前瞻性的研制劣质高硫石油焦的改良技术及其应用。
第五,针对原料能源情况,调整产业布局。目前,我国炭素企业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以石墨电极为例,其产能分布为华北地区20万吨、华东地区15万吨、华中和华南地区26万吨、东北地区25万吨、西北地区15万吨、西南地区9万吨。
第六,以质量求生存,靠创新谋发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各企业要靠为用户提供高质量低消耗的产品,赢得信誉、扩大市场。要靠不断创新,改进工艺技术,生产优质产品;要靠不断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要注意局部表观成本和企业实际完全成本的关系。
第七,争取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炭素新材料研发与生产。中国炭素行业协会要积极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国家的产业政策、国家技术创新支持政策、国家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法律法规,充分利用有关政策,找准政策切入点。
第八,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推动炭素工业健康发展。中国炭素行业协会要不断扩大覆盖面,广泛吸纳炭素企业入会,在中国炭素行业协会内设立个专业分会,提高行业协会的组织影响力,有效地推动炭素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之,审视炭素行业现状,有成就、有问题、有机遇;展望未来,前景广阔、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