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是一次高举伟大旗帜,明确奋斗目标,部署未来发展的大会。从内政国防外交到治党治国治军,十八大报告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提出了一系列新判断、新观点,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当前全国正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半月谈编辑部选择海内外公众普遍关注的部分新看点,结合十八大党代表和专家学者的点评予以学习。
看点一: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代表热议]蔡奇:党的十八大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历史性地写在了指引我们前进的旗帜上。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专家点评]阎树群(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此次大会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坚持科学发展观既是过去十年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也是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
看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代表热议]卞百平: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富强中国。我们过去的成功靠走这条道路,未来的成功要继续靠走这条道路。
[专家点评]刘靖北(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主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写入党章,把中共的探索和实践固定下来,将成为今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保障。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三者将是党治国理政长期不变的方略选择。
看点三:确保到二O二O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代表热议]王月华:现在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只有8年时间,任务重时间紧,要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从细节入手,夯实发展基础。
[专家点评]艾医卫(湖南省委党校教授):对于人口众多、体量巨大的中国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乡村,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
看点四: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O一O年翻一番。
[代表热议]罗强:翻一番,对我们来说,意味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至少要在7.1%、6.5%以上,加快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抓住机遇,有所作为,迎头赶上。
[专家点评]蒲勇健(重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两个“翻一番”的新要求,一个是强国,一个是富民,体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理念,回应了人民新期待,为老百姓勾画出未来生活的幸福图景。实现两个“翻一番”,不是空洞的数字指标,其背后有着坚实、科学的政策设计做基础。
看点五: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代表热议]胡鞍钢:新世纪头二十年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仅大有作为,而且是大有希望、大有贡献。中国现在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知识革命的受益者。未来能否继续把握好战略机遇期,关键是在国内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专家点评]林毅夫(世界银行原高级副行长):这是改革与危机赛跑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机遇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如果不能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将会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看点六: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代表热议]黄业斌: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从十七大“四位一体”到现在的“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合理,科学发展的道路更加宽阔平坦。
[专家点评]施芝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看点七: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代表热议]郭永平:只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才能从根源上遏制腐败。同时要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让人民参与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专家点评]李崇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政治体制改革的主旋律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多党制绝对不是我们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走多党制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背离了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初衷,是我们不能允许的。
看点八: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代表热议]商志晓: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理论的延续性,又有现实针对性;既有目标追求,又有价值导向,还有行为准则,是众望所归。
[专家点评]季正聚(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主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词、24字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凝练,每个词的背后都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有利于提高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
张冠梓(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寻求核心价值观的背后,体现的是文化自觉,体现的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文化上的深层次追求。
看点九: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代表热议]蒋益民: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独立章节写进十八大报告,充分说明我们党已将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八大以后,建设生态文明将不再是领导可重视可不重视的问题,而成为全党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
[专家点评]辛世俊(河南大学教授):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就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美丽中国”是一个温暖的信号,更是未来中国发展的一个关键词。
看点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代表热议]武雪丽:实现“三个公平”,必须大力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法律体现最大的民意。严格依法办事,人民群众的权利才有可能得到充分保障。打破灰色收入、制度歧视和行政垄断等,就需要推进“三个公平”。
[专家点评]郑功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维护社会公平、恪守分配正义并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是文明社会应当普遍遵循的基本准则,当不同阶层的福利诉求存在差异甚至冲突时,应通过对话、协商来增进福利共识,并由立法机关来决定。
我国已确立了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的社保制度框架,强调的是权利与义务相结合,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共担责任,既非劫富济贫式的制度安排,亦非滋生懒惰型的平均主义,而是在激励劳动、合理分享、互助共济的条件下,让低收入或困难群体也能有尊严地生活下去。(《半月谈内部版》2012年第12期)
扩展阅读
贯彻十八大,从加强制度意识做起
当前,在全党全国上下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制度建设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也援引邓小平同志1992年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的内容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可见,未来我国各个方面将迎来制度建设的高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大政方针确定以后,干部就成为决定性因素。未来10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向成熟和定型的建设高潮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无疑是关键因素。同时,意识又指导着行动。已经被历史证明正确与成功的制度能否得到很好的坚持,不够尽善尽美、甚至存在空白的制度能否及时得到创新和完善,成熟和定型的制度能否得到自觉执行落实,都取决于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具有正确的制度意识。
加强制度意识,关键在于树立对制度的尊重和信仰,这应该成为我们推动制度完善、制度创新的前提。这不仅包括对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的尊重,也应包括对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的尊重。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我们建立起一套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制度体系,而一些地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制度只是停留在纸上、口号里,并没有入脑入心。当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意识深处将膨胀的私欲凌驾于制度之上时,不仅个人将朝着违法乱纪的泥潭越陷越深,社会也将付出和谐稳定被损害的代价。
作为制度建设的推动者,党员领导干部应成为加强制度意识的模范。最近,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到习近平总书记《认真学习党章 严格遵守党章》以及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等一系列党的重要文件,都格外强调党员领导干部对各项制度的执行落实。可以相信,在中央的号召下,随着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走向深入,严格执行制度将成为越来越多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半月谈内部版》2012年第12期,文 王新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