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似乎是一个贬义词。其实,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恋的。自恋是一种通过胜任的经验而产生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认为自己值得被珍惜、保护的真实感觉。新时代的青年,需要带着幸福感、价值感、意义感,揣着理想上路,进而创造出整个人生的幸福和全体社会的幸福。5月30日下午在“一站式”学生社区顺利举办了“5.25”心理健康月系列主题活动之“健康的自恋”沙龙,暨第三期“学长计划·心灵导航”朋辈心理骨干培训,资深心理治疗师杨青老师担任本次主讲嘉宾。
杨老师以真实的学生案例引入自体的概念,向大家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都与自恋有关。而事实上,“自恋”一词源自于古希腊神话,英俊美少年Narcissus深深的迷恋上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不能自拔,最终幻化成了水仙花。后来心理学就用他的名字来形容这种自我崇拜并过分关心自己的完美的心理状态。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认为自恋是个体的重要资源,需要被滋养以确保它的成熟与转变。
杨老师又围绕着自恋的成熟过程展开阐述,成熟的自恋是发展各种理想能力的基本要素,如共情、幽默、创造力和智慧。杨老师强调,每个人身上都有自恋的反映,自恋可以分为健康自恋和原初自恋(不健康自恋),也分别代表着人性的两个基本维度:自恋维度和关系维度。
不健康自恋的人的心理能量全部或更多投放在自己身上,是原始的、婴儿式、幼稚的、不成熟的、不和谐且经常处于不被满足的自恋维度。常以自己为中心,需要通过贬低或说教他人来即刻满足自我。甚至会出现自恋性暴怒,让患者经常处于焦虑、暴怒、恐惧的情绪中,这将摧毁一个人的理性思维、现实检验能力。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相反,健康的自恋是从自恋维度进入到关系维度,可以清晰区分自体爱与客体爱、幻想与现实,在受挫后个体的自尊可以及时回弹,自体通过健康的利己走向健康的利他,这种类型的个体通常富有人际魅力,会让人不知不觉地被他们吸引。
杨老师强调,人天生就有靠近更智慧更强大的人的需要和倾向,关系、爱、情感才是人性中疗愈性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夯实自体,通过自主感、控制感、边界感、现实感、觉察与内省、共情能力等6个方面去观察自己、了解自己、理解自己、帮助自己。正如我们的生理存活需要空气,我们的精神存活和心理成长需要和他人的关系和链接。心理发展有两种需要——与建立和维持自尊感有关的需要。一是“镜映”体验的需要;二是与体验到安全感、平静和抚慰有关的需要,即“理想化体验”的需要。
通过此次活动,深化了师生们对自体的了解与关注,觉知自己对全能自恋的渴求以及对彻底无且助的恐惧与抵触。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一步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轻易言败,不追求完美。也不被无助控制。保持理想和雄心,接纳挫折和失败、疾病甚至是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