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十八大代表牛国栋:职教生百“炼”成“好钢”
发布时间: 2012-11-15 09:37:13   作者:宣传部   来源: 本部门   浏览次数:

2012年11月13日  作者:高耀彬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职教生百“炼”成“好钢” 

——记十八大代表、太原钢铁公司轧钢工人牛国栋 

牛国栋(左)给徒弟仔细讲解操作技术。张兴供稿

  ■本报记者 高耀彬  

    毕业于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牛国栋,是青年岗位能手,不锈钢冷轧厂技术比武状元。他先后被评为太原市特级劳模,山西省特级劳模,还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2年5月24日,他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爱上轧钢专业 

  当年考大学,牛国栋第一志愿就报考了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轧钢专业,从此和轧钢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刻苦学习轧钢专业知识,学习成绩很快就在全班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凭借刻苦的学习,牛国栋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高职学生实训是一门实践课,牛国栋深知这关系到自己将来能不能胜任工作岗位,因此,他不放过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和运作原理。他爱琢磨事,总要把关键技能掌握到熟练为止。最后,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各项实训考核。  

  1999年毕业后,牛国栋来到太原钢铁公司,现在是不锈钢冷轧厂第一轧制作业区的一名大班长。近几年来,他大大小小的荣誉拿了上百项。牛国栋说,他感谢学校的培养,为自己成为大家都认可的技术骨干感到自豪。 

  千锤百炼成“好钢” 

  今年初,太钢引进了世界规模最大、填补国内空白的宽幅光亮板生产线,牛国栋主动请缨,担任宽幅轧机大班长,承担了挑战性极强的新设备调试工作。凭着技术钻研上的一股牛劲,牛国栋带领团队刻苦钻研,不到一个月就实现了一次过钢成功,试生产15天后即正式投产(而通常从试车到投产需要3个月时间),创造了单机架轧机调试时间最短、投产最早、产品质量起点最高的纪录,让外籍专家赞叹不已。 

  如今,太钢不锈钢冷轧厂能够生产全球最宽、最薄、最厚、最高等级的不锈钢冷轧板,产品应用于高端领域,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牛国栋也早已成为厂里高精尖技术团队中的一块“好钢”。他用“摸石头过河”的工作思路和轧制方法,对特种钢和高附加值钢的轧制工艺加以创新,提升质量指标。去年,他发表了学术论文《冷轧中关于悠卷的新解与思考》,按照论文中提出的方法,冷轧断带率由原来的1.5%下降到零,每年可减少损失约71万元。公司开展降本增效活动,牛国栋带领他的班组交上一份完美的成绩单:轧制的产品规格最多、平均厚度最薄并且难度最大;厚度不合格卷为0、辊印不合格为0、擦划伤不合格为0;挽救的不合格品和改轧料最多……牛国栋被大伙亲切地称为“牛”班长:一是因为他姓牛,更多的是因为他的工作业绩太“牛”了。 

  “好钢”用在刀刃上 

  2011年,“牛国栋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成为职工自主创新的平台。他不仅总结出了各种学习方法,而且针对生产现场、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质量、操作、设备问题,开展了行之有效的一月一课题、一月一攻关、一月一总结活动,编写出本班组的质量工作指导方法,降低了生产损耗。担任班长10年来,牛国栋带领他的团队,多次创造了新装备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新纪录,为企业增加效益上亿元。他带领的班组也被评为全国学习型班组标兵。 

  虽然诸多光环加身,但牛国栋仍然是班组里干活最拼命的一个。多年的工作中,牛国栋始终把“立足岗位、争做最好”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我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干出一二三四,要做到最好!”回忆起那段艰苦奋斗、艰难赶超的时光,牛国栋说,为了提高轧钢技术,他长年累月反反复复进行轧钢试验,边试验、边记录、边比较,轧钢技术终于不断提升。 

  牛国栋,一名高职院校的普通毕业生、基层一线工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优秀的工作业绩,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该如何履行职责。牛国栋说:“时代需要的不仅是爱岗敬业的‘老黄牛’,更需要我们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技能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我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好职责,做好应该做的工作。” 

  《中国教育报》2012年11月13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