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五、六月间拜访张建信、张耀华、甘斯礼、陆维芳、程水旺诸老前辈之后,2012年6月30日至7月2日,校史编写组吴秋煜、杨及耕、王丽平、赵为民、王炜一行又长途跋涉至晋城、运城两地,访问了曾经在我校工作过的老校友,收集寻觅到一些珍贵的校史资料。
6月30日清晨7时许,编写组成员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驱车从太原出发前往晋城,一路雨趣,一路期待。临近中午时抵达晋城煤业集团,这时天已放晴。我们首先拜会了老校友张寿堂老师并共进午餐。在餐厅一落座,张老师便滔滔不绝地谈起我校的历史,结果午餐成为地地道道的工作餐。餐后稍事休息,张老就来到我们所住的宾馆房间,忆述了我校的建校背景、初创时的情况。从张老的回忆中,我们得知以前不曾了解的我校的历史渊源。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原太行行政干部学校一部分教职员工奉命办起太行长治师范学校。1947年1月,太行区党委和太行行署决定,以太行师范学校中学部为基础,再从太行漳浜中学、太行第八中学和豫北联中等根据地学校抽调部分学生,合并成立太行公立工业职业学校。1948年春又将太行公立工业职业学校与大行会计学校合并易名为太行财经学校。太行财经学校是为适应太行革命根据地发展和解放战争胜利的需要而成立的一所以培养工业和财经干部为目的的学校。师生同享供给制待遇。除学政治、文化、专业技术外,还参加生产劳动和各项社会活动。学校设工业、会计两个部,并设立税务班、工业干部培训班。山西全境解放后,山西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太行财经学校改为山西省第二工业技术学校(地址位于长治市的太行财经学校老校址),同时从太行财经学校抽调一部分教师骨干和原工业部的高工班到太原建立了山西省第一工业技术学校。1953年、195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又根据山西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决定,将这两所学校的教师和校产分别并入成立与1952年的山西采矿学校等几所中等专业学校。通过交谈,我们对张老的经历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张寿堂老师1931年出生于山西襄垣,。1948年6月入太行财经学校学习,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毕业留校工作,曾担任山西第二工业技术学校技术员、副主任、太原采矿学校总务处副主任、党委副书记。1962年学校休学期间,调至晋城矿务局工作,先后任王台铺矿办公室副主任、采煤队党支部书记、晋城矿务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革委会副主任、凤凰山矿革委会副主任、古书院矿革委会主任、党委书记、晋城矿务局副总经济师、运销处处长。1992年12月离休。
当日晚上,原晋城矿务局局长贾中秀老校友来宾馆看望编写组成员。贾局长是我校53级学生,1956年毕业留校工作,任实验员,与编写组顾问吴秋煜(1955年留校任教,1980年复校后任教学副校长)早年曾有相似经历,而张寿堂老师是1953年来校工作的。三位故友相见,非常激动,促膝相谈至深夜。
次日上午又先后登门回访了张寿堂、贾中秀两位校友,并就校史编写再做深入交谈,获得更多的第一手资料。中午,贾局长设宴款待编写组成员,席间,贾局长深情地怀念起当年在山西采矿学校学习、工作时的难忘时光。他说“是山西采矿学校教我掌握了煤矿通风技术,日后我所获得的一些重要科技奖项是与此分不开的。”贾中秀校友不仅是位在任期间卓有建树的大型企业领导,而且是一位重视科技创新并利用科技创新成果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实践者。
下午两点多,我们启程至运城。当晚拜会了李辰龙、张新民两位老校友,约好次日访谈活动。
此行的第三天即7月1日上午,在运城宾馆编写组向李辰龙老师了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校共青团工作和学生工作。李老师是我校54级地质专业学生,毕业后留校,多年从事共青团工作,曾任校团委书记,1970年学校停办后因战备疏散随校迁徙至霍县矿务局,退休后定居运城。与李辰龙老师同来的还有一位老校友——牟延周,也是一位早年在我校工作过,后随校疏散至霍县矿务局的的老人,此次自霍州来运城办事,闻讯特意赶来,可谓邂逅相逢。
中午一时许,受张新民老师之邀,赶赴空港区。张老师设宴热情款待编写组。张新民校友1984年于山西师范学院(今山西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我校任教,曾任语文教研组组长,1989年调至运城工作,现任康杰初中校长。宴毕,在张校长的陪同下,一行人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位于空港区的康杰初中和与其仅有一墙之隔的康杰二中,感受到优质教育的浓烈气氛。尤其是康杰初中,我们更感受到张校长骄人的工作成绩。“当然,这一切都与当年在煤校的磨砺分不开,现在有时做梦还能梦见煤校,校庆时我想回去看看。”“热情邀请你。”“即便没人邀请我也要回。”“那你自己带上馍夹菜来吧。”大家互相打趣到。
下午四点多,在依依惜别中,我们的车缓缓启动了。原定到临汾的访谈因时间关系而未能成行。三天两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莽河、皇城相府、历山、关帝庙,一路走过,迎面而来的尽是好山好水好去处,我们却一处也无暇顾及。虽无山水观光之乐,却有史料收集之获。虽很辛苦,却很满足。
有打油诗一首,可供喷饭:
上党河东三日行,千里访谈觅遗风。故校流韵今安在,皆在故人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