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你知道吗?“无人机应用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网络新闻与传播”等74个新专业,将要出现在高职高专专业招生目录中。
近日,教育部组织对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印发了新修订版本。专业总数由原来的1170个调减到747个,新增74个,首次列举了764个专业方向。
十年来首次“修订”,《目录》调整了哪些内容?意图何在?记者就此专访了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
适应现代产业发展新要求
十年来一直颇为“稳定”的《目录》,为何要修订?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为适应先进制造业发展需要,围绕“中国制造2025”要求,将原“制造大类”更名为“装备制造大类”,增设“铁道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装备”等专业类,设置了“工业机器人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物联网工程技术”“智能产品开发”“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专业,列举了“航空产品3D打印”“三网融合技术”“智能家居开发”等专业方向。
“与此同时,我们围绕推进‘互联网+’行动,设置了‘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等专业,列举了‘大数据技术应用’‘网络数据分析应用’‘车联网应用技术’等专业方向。”他说。
在该负责人看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而行业交叉发展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导致新的职业(群)不断涌现,亟须对专业分类和设置进行补充和调整。”
“近年来,《目录》外专业大量增加,现有的专业大类、专业类难以涵盖所有专业;部分新设专业名称不够规范,内涵不够清晰;一些专业口径设置过宽或过窄,有些甚至交叉重复设置等。”该负责人坦言,近年来,高等院校专业设置自身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科学合理地进行专业设置,强化专业建设,既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环节之一,也是加强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
专业大类对产业,专业类对行业
《目录》修订,究竟调整了哪些内容?
据介绍,《目录》专业划分调整在现行《目录》基础上,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门类、大类划分,同时兼顾中职专业类、本科学科门类和专业类划分,原则上专业大类对应产业、专业类对应行业。
该负责人指出,《目录》专业大类数量维持原来的19个不变,排序和划分有所调整,原“轻纺食品大类”调整为 “轻工纺织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专业类由原来的78个调整增加到99个。
“新增的专业主要是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延伸交叉、新兴职业与技术进步需要的专业。”该负责人表示,针对专业名称不够科学规范、不能完全体现专业内涵进行更名,“设施农业技术”将更名为“设施农业与装备”,“粉末冶金技术”将更名为“金属精密成型技术”。《目录》同时对专业内涵相近、核心课程基本相同,或专业口径太窄的专业,进行合并。
“在高职高专的专业调整中,有增也有减。森林采运工程、中西医结合等相对应的产业为淘汰类、限制类的产业,且连续三年没有布点、招生规模过小的专业被取消。”该负责人透露,对片面追求专业名称高端,但不符合高职人才培养层次定位的专业进行了调整或取消,如“招商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等。
据统计,此次修订中,643个专业列举了1279次共306个衔接中职专业,723个专业列举了1491次共344个接续本科专业。
保障、指导、监督并存
如此大动静的调整,意图何在?
“其实,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结构和专业衔接体系一直备受关注。”该负责人指出,《目录》新增了“专业方向举例”“主要对应职业类别”“衔接中职专业举例”“接续本科专业举例”四项内容,“这是为了明确专业与专业方向、对应职业类别、衔接专业的关系”。
“此举也是为了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统筹中高职专业设置,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职业院校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与职业生涯更好发展指明方向。”
据了解,《目录》实行动态管理,每五年修订一次,每年增补一次专业,并向社会公布。同时,按照“宽窄结合、以宽为主”“宽专业、窄方向”的原则,促进专业稳定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统一。
该负责人强调,高校可自行设置非国家控制的高职专业的专业方向,这为高职院校根据办学需要合理、灵活调整专业设置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时,教育部还对专业指导与监督提出明确要求,对不合格的专业点实行减少招生、专业整改、撤销专业点等退出机制。
(记者 陈鹏 晋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