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居礼 刘向红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摘 要: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如何制定高职院校教学计划是当今高职院校研讨的重要课题。经过多年不断研究和积极探索,我院在基于学分制制定教学计划方面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路和相关具体措施,并取得了积极成果,可供其他高职院校参考。
关键词:学分制;教学计划;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引言
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侧重于目标管理的灵活性较大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要求开放的教学计划、灵活的授课方式和弹性的学籍管理。高职院校传统的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学分制的要求,积极推行学分制改革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大势所趋。
2004年4月,陕西省教育厅决定由我省部分高校承担“基于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教改试点任务,作为陕西省“二十一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课题之一。我院是陕西省第一个进行学分制改革试点的高职院校,经过不断研究和积极探索,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方面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路和相关具体措施,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教学计划是指导教学运行的重要文件,我院在学分制试点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已经在全院所有专业全面推行基于学分制的教学运行和管理模式。各系、教研室以《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为指导,结合专业实际,制定出了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本系各专业教学计划。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目标,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基础,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为本位,突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品德高尚、身心健康、专业精通、基础宽厚、素质全面,尤其是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依据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进行正确定位,使“精练实用的教学与快捷有效的培训相融合”。
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要充分体现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体现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计划要具有时代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相结合的道路;充分依靠行业、企业,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始终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面向基层,面向市场,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和制定教学计划。
(1)柔性化原则
教学计划要紧扣学分制运行模式,多设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使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依据社会的职业岗位需要能随时调整相关课程。允许在校学生在入学一年后按照相应条件适当调整专业。整个课程设置要采用模块化方式。
(2)工学结合原则
教学计划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工科实践教学总时数≥50%以上,文科≥40%以上;理论教学时数原则上控制在1500~1800学时以内。每个专业必须要在教学计划中体现半年的顶岗实习。
(3)双(多)证原则
教学计划制定要体现双证或多证书制:即专科学历证书+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技能证书等)。为此,各系应建立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技能证书奖励学分体系,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就业能力。
(4)三通一渗透原则
课程设置体现“三通一渗透”的原则,即公共课打通,专业基础课按专业大类打通,第6学期本系内各专业一律实行工学结合;人文素质课程(公共关系、美育与音乐美术鉴赏、应用文写作等)要向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渗透。
(5)针对性原则
切实贯彻教育部教高〔2006〕14号文件、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针对职业岗位群设置课程,按照相应的职业岗位标准要求制定教学计划,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在尽可能的条件下,优先开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6)因材施教原则
培养模式要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部分课程开展分层教学、选项教学。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构建新的培养计划,积极实行选课制(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课程、选教师、选专业或专业方向)、弹性学制、导师制、学分互认制、按学分收费制等制度,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营造尽可能大的发展空间。
在认真学习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的基础上,各系应充分进行市场调研、与兄弟院校深入交流和探讨,认真听取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各自专业特点,确定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应明确阐述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应包含在培养目标中。
此外,培养目标中应对学生毕业后面向的岗位(群)进行具体描述,应详细说明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我院(三年制)学生的学习年限为2~4年,正常学习年限为3年。各系应按照三段制(1+1.5+0.5)的模式制订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即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一阶段(即第1学年)按专业大类培养;第二阶段(即第3学期至第5学期)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第三阶段(即第6学期)工学结合,进行岗前训练与实习。
主要课程是指该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包含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主要课程名称要逐一罗列,实践课程要说明目的。
全院公共课《体育》、《大学英语》、《毛邓三概论》、《道德与法律》、《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关系》、《美育与音乐鉴赏》、《应用文写作》、《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应按照要求必须开设。个别专业可以有例外,例如《高等数学》对文科专业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开设。
(1)学分规定
在教学计划编制中,各系其他课程均以16学时/学分计算所需的总课时,以0.5为最小学分单位,各系其他课程的总学时必须为8的倍数。如果某门课程安排在一学期,则当学期该门课程上到该学时即结束,其余时间可安排其他课程的教学。应该满足(16×学分)≤(理论周数×该门课程周学时)。
(2)周学时要求
考虑到学生的自由时间,周学时要保证≤28学时。
(3)公选课要求
全院公选课4学分(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课程由各系、教研室申报,教务处批准;由教学科负责安排,各专业制定计划时不必具体安排课程。
(4)军训规定
军训2学分,由院保卫处负责完成并考核,不再占用理论教学周,在新生入学后第二学期末暑假的第一和第二周进行。
(5)其他要求
第2证书奖励学分5学分;素质拓展6学分;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必须体现在教学计划中,但不计学分。
(6)学分计算
三年总教学周数为120周=每学期20周×6学期,其中实践约50周;实际理论教学为70周左右。70周-考试5周=65周。
各专业理论总学时≤1800学时;原则上总学分控制在187学分左右,上、下不超过5学分。其中:
理论65周×24学时/周=1560学时,约95学分(每16学时1个学分);
实践教学50周×30学时/周=1500学时,约75学分(每周1.5学分);
其它:公选课4学分+军训2学分+第2证书奖励学分5学分+素质拓展6学分=17学分。
具有学籍的学生,德、智、体合格,修完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完成总学分xxx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4学分、军训2学分、本专业资格证书(xxx证书等)3学分、专项技能证书(xxx资格证书等)2学分、素质拓展6学分(科技技能活动2学分、院园文化活动2学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2学分),准予毕业。
为方便排版和装订,各系教学计划必须采用A4纸张。教学计划中的表格,不允许采用A3纸张,也必须采用A4纸张。
(1)全校同一门课程用统一的课程名称。如体育、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电子工程制图等。
(2)系内同一门课程各专业用统一的课程名称。
(1)教学计划实行滚动修订,执行一年后,要及时修改。
(2)教学计划中不能有文字错误和数字统计错误。
(3)各专业教学计划一定要经过系主任校核才能交教务处教学科。
(4)专业顾问委员会名单应以列表形式罗列,可参阅下表。
(5)教学计划中的学分与学时比例
序
号 |
项目 |
总学分
(学时) |
项目 |
学分 |
学时
(周数) |
占总学分比例 |
1 |
基本知识和技能模块 |
|
公共基础模块 |
|
|
|
专业基础模块 |
|
|
基本技能模块 |
|
|
专业知识和技能模块 |
|
专业方向限选模块 |
|
|
|
专业方向任选模块 |
|
|
专业技能限选模块 |
|
|
专业技能任选模块 |
|
|
公共选修和素质拓展模块 |
|
专项技能训练 |
|
|
|
素质拓展模块 |
|
|
公共选修模块 |
|
|
军训 |
|
|
2 |
理论教学 |
|
公共基础 |
|
|
|
专业知识 |
|
|
公共选修模块 |
|
|
实践教学 |
|
课内实验 |
|
|
|
实践专用周 |
|
|
专项技能训练 |
|
|
素质拓展模块 |
|
|
军训 |
|
|
[注]:实践教学环节(含专业实习/实验专用周等)每周学时为30学时。
我院教学计划是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经过反复探索形成的,在实施过程中,陕西省政府、教育厅及咸阳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来校视察指导工作,对学院的发展和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
该教学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加快了我院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目前,我院有国家精品专业1个,国家教改试点专业2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2004、2006年两度均被评为陕西省优秀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在2005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2007年入选陕西省重点建设专业。
该教学计划的实施,也使学生受益匪浅。每年我院大约有20余名学生调整专业。仅在2007年内,学生在各类技能和文化艺术比赛中,22人获国家级奖项、39人获省级奖项。
此外,通过实施该教学计划,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极大认可,学院的社会知名度也越来越高,连年保持了“出口畅、进口旺”的良好态势。近三年的第一志愿报考率分别为110.7%、193.2%、238.5%;录取新生报到率分别为86.23%、90.17%、92.41%。近三年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平均为97.65%,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高等院校就业先进单位”。陕西省教育厅认定我院2007届毕业生首次就业率为97.9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1.34%。截至目前,2008届毕业生98%已经落实了就业单位。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为99.84%、优秀率为54.65%。
六、结语
我院基于学分制制定高职教学计划的实践与探索,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此处仅将我院学分制模式下制定教学计划的一些经验进行简单论述,以期各位同仁参考。
参考文献:
[1] 翟 轰.深化高职教学改革的体会和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5.16.
[2] 王晓江.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11.
[3] 林 东.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5.
[4] 卢庆林.吉武庆.基于完全学分制的电气电子类专业培养计划的研究与实践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作者简介:
赵居礼(1961-),男,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管理类专业教学。
刘向红(1969-),男,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科科长,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管理研究。